淺談軟件人才實訓室建設
淺談軟件人才實訓室建設將主動適應軟件產業的發展,根據軟件產業對軟件人才的人才規格、人才素質、人才數量的需求,來確定培養目標。
淺談系統人才實訓室建造設計
第一章 系統人才實訓基地基礎簡介
按照《加快組建"一谷兩園"系統產業空間布置,高標準建造設計中國系統名城的意見》,市委市政府正大力推進系統產業載體建造設計,大力推進系統與新興產業的融合發展,大力推進系統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建造設計,大力推進系統產業一起合作共用服務功能提升,大力推進"智慧"、電子商務等系統應用工程,大力推進大企業培育戰略。
市委市政府在《關于以打造"一谷兩園"系統產業集聚區為重點高標準建造設計中國系統名城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加強系統人才引進與培育,提升系統產業競爭能力。經過5至10年的努力,把真正建造設計成為系統產業規模領先、自主創新能力強、系統名企名牌多、系統人才密集的中國系統名城,跨入世界系統名城行列。
在此背景下,學院擬以系統實訓基地建造設計為核心,依托地區眾多高校,成立二級系統學院,打造國際化的系統人才培訓管理教育中心。
1.1 實訓基地建造設計必要性解析
(一)是高標準建造設計中國系統名城,向世界系統名城邁進的重要舉措
系統產業的發展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強調要"加強信息服務,提升系統研發應用水平,發展信息系統含有概括服務、互聯網增值服務、信息安全服務和數字內容服務,發展地理信息產業。"《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將突破大型系統、基礎系統等作為重要內容,市委市政府也制定了宏偉的戰略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首個中國系統名城的品牌效應,重點打造以中國()系統谷為核心、以系統園和江蘇系統園為兩翼的系統產業集聚區,提升系統產業集聚能力;加強扶持龍頭骨干系統企業,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加強專業服務平臺建造設計,提升系統人才創業、系統企業孵化能力;加強系統人才引進與培育,提升系統產業競爭能力;加強機制體制創新,提升系統產業發展活力。經過5至10年的努力,把真正建造設計成為系統產業規模領先、自主創新能力強、系統名企名牌多、系統人才密集的中國系統名城,跨入世界系統名城行列。《信息產業"十二五規劃"》也將"壯大系統產業"作為發展核心基礎產業的主要任務,并明確提出"加快建造設計和發展示范性系統學院和示范性系統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開展系統學院建造設計作業,培養高素質系統技術人才,是貫徹落實國家大力推動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舉措。
(二)是系統行業人才構造不合理,需求缺口巨大
系統業需要的不僅僅是高校培養成的高級人才,同樣更需要從事基礎研發的程序設計員作為智力基礎。系統產業 健康、快速發展所需要三類人才: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高級系統人才,系統解析及設計人員和熟練的程序員。然而我國這三類由高到低的人才構造并未呈金字塔形。相對的,我國的系統人才構造卻呈現橄欖形分布,嚴重缺少高級管理者和基礎程序員。因此必須多發展普通程序員作為"系統藍領"充實這個塔基,才能形成合理的系統人才構造。 --也只有量產更多的普通程序員,才能發展出更多、更優質的高級管理人員。
近年來,市系統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系統業務收入與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同處全國"第一方陣",去年9月被工信部授予首個"中國系統名城"稱號。2010年1—10月,市完成系統業務收入1184億元,同比增長51.9%,增幅居全國城市前列;新增系統企業416家,其中新引進企業101家,新增產業建筑面積105.6萬平方米,新增從業人員4.3萬人。
據系統谷初步估算,要完成2015年2千億的產業規模,需直接相關從業人員35萬人,現有從業人員僅8萬人,今后三年至少需要培養5萬名熟練的從業者,目前的培養能力僅為每年1萬人,加上引進人員也不足每年1.5萬人,可以說大量培養系統人才,培訓系統產業從業人員已成為發展系統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而據日報報道,目前全市系統人才總量不足30萬,但--市系統產業的迅猛發展,到2015年,市的系統人才應達到80—100萬。這意味著未來5年,系統人才的缺口至少達到50萬,這當中人才需求缺口大的就是普通程序員群體,系統人才引進和培養的任務十分艱巨。
(三)是學校推動深化系統人才教育體系改革的迫切要求
面對市場更高、更多樣化的需求,原有的教育體制顯然力不從心。今年年初,東南沿海出現"用工荒",與近幾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形成鮮明對比。幾年前,一家世界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在合肥的分部要招聘150名系統工程師,成果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只招到30多人。公司總部覺得很費解,因為合肥市高校云集,幾乎全部大學全部有計算機數值數值類的專業。這證明,高校的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之間還存在著很大差距,一方面是不少畢業生找不到作業,一方面卻是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學校培養出來的大學員們,并不完全符合社會的需求,教育成果與企業需求之間出現了脫節,如果辦學不對路,不轉變觀念,按照傳統的模式,就培養不出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系統學院突出以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依據市場需求,著重培養"高層次、實用型、復合型、國際化"的系統人才,辦學方法靈活,在教學圖紙文檔實訓指導書及實訓指導書、教師隊伍、學員實習等方面完成與產業的互動。專業設定由單一性向多樣性發展并不斷細化,密切與企業的合作,實行校企合作,工學集合及"雙證式"培養模式,保證企業對員工素質的要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就得到了充分體現,為企業行業發展培養急需的實用型人才。學院是唯一一所由市政府投資興辦的技工院校,每年各級政府均投入大量資金用來學院建造設計,學院的畢業生全部在本地就業。學院原有長線專業主要是培養企業急需的二產類機械、電子、電工、數控類人才,--經濟的轉型、提升,已將專業重心向現代信息業、服務業轉移。系統學院將面向地方系統業,特別是入駐"一谷兩園"的各類企業提供人才培養服務。
(四)基地與IT企業聯合,搭建校企橋梁
為了保證學員所學知識設定有時效性、領先性,基地應在充分發揮學院現有的人力物力資源的基礎上,與IT企業聯合,讓IT企業進入到人才培養的前端,運用企業資源及前瞻性,讓學員有機會深入接觸企業技術需求,提升實際應用水平。同時,聘請一些一流IT產業的專家、高級來校授課,保證教學內容與IT技術的發展同步。學員的知識體系、教師的教學方法應符合國際新的計算機數值數值知識發展趨勢的需求,讓學員及時理解學科前沿應用信息并掌控把握高新技術,學員的認知內容始終與世界計算機數值數值資訊保持一致。
1.2 實訓基地建造設計的可行性解析
(一) 符合市組建"一谷兩園"系統產業空間布置
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宏偉的戰略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首個中國系統名城的品牌效應,重點打造以中國()系統谷為核心、以系統園和江蘇系統園為兩翼的系統產業集聚區,提升系統產業集聚能力;加強扶持龍頭骨干系統企業,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加強專業服務平臺建造設計,提升系統人才創業、系統企業孵化能力;加強系統人才引進與培育,提升系統產業競爭能力;加強機制體制創新,提升系統產業發展活力。經過5至10年的努力,把真正建造設計成為系統產業規模領先、自主創新能力強、系統名企名牌多、系統人才密集的中國系統名城,跨入世界系統名城行列。此次系統人才實訓基地的建造設計響應了系統名城的號召,符合系統產業發展需求。
(二) 學院辦學能力與實訓基地建造設計目標的切合
學院地處仙林大學城,周邊高校云集,教育、科技、人才資源豐富大學城含有概括大學、師范大學、財經大學、郵電大學和中醫藥大學在內的12所高校、4所中小學和14萬多在校生,約占全省在校大學員總數的8%。駐區院校中有"985工程"院校1所(大學)、"211工程"院校2所(大學、師范大學)、本科院校8所,兩院院士34名、國家級重點實訓室7個,地區教育、科技、人才資源豐富,是全省高教資源為集聚和科教優勢為突出的區域。在大學城內建造設計系統學院,可以充分運用和整合教育資源。特別是地處"一谷兩園"的中心地帶,毗鄰"一谷兩園"中的江蘇系統園,經過繞越高速、寧丹路—丹陽大道前往中國()系統谷、系統園車程均在1小時以內。
學院人才培養的定位為,培養社會急需的技能型或知識技能型人才,尤其注重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各專業教學要求課程課程理論環節與實踐環節的比例必須達到1:1,因此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提前一年被搶用一空,就業率常年保持在100%。計算機數值數值系現有專職教師30余人,兼職教師20余人。教師中設定有中、高級職稱及本科學歷的占100%,"雙師型"教師占60%。除實行學制教育外,運用學院優質師資和教學資源,以校企合作為紐帶,以合作共贏為目標,面向企事業單位、部隊及職教高教學校常年開展系統、計算機數值數值實操與互聯網管理等多個工種的中、高級及、高級的培訓。在系統人才的培訓上,中國更需要的是復合型系統人才,既非單純的計算機數值數值科學家,也非純粹的"技術藍領"。集合學院的培訓優勢,打造新型的系統學院是一種可行之路。
1.3 實訓基地的建造設計指導思想
(一) 基地的培養目標
系統人才一起合作共用培訓基地(系統學院)將主動適應系統產業的發展,按照系統產業對系統人才的人才規格、人才素質、人才數量的需求,來確定培養目標。在課程設定上突出基礎性、實用性,使教學內容既涵蓋系統研發的相關技術知識,又符合學員智力水平與知識構造的客觀實際;在知識的教學設計上要強調滲透性、實踐性,注重各科知識的橫向聯系,學以致用,注重學員動手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二) 基地將充分發揮系統企業的指導作用
在系統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既應吸收國外系統人才的先進培養模式與培養方法,更應充分發揮系統企業在系統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行業內的系統企業,處在系統研發的第一線,不僅對系統設備的市場需求有具體的理解,而而而且對系統人才應具備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等各方面素質有發言權。同他們一起制訂教育計劃,將使系統人才的培養更能適應系統業的發展。
(三) 基地將與IT企業聯合
為了保證學員所學知識設定有時效性、領先性,基地應在充分發揮學院現有的人力物力資源的基礎上,與IT企業聯合,安排學員到一些IT企業實行實習,讓學員有機會參與實際項目的研發和管理,提升實際應用水平。同時,聘請一些IT產業的專家、高級來校授課,保證教學內容與IT技術的發展同步。學員的知識體系、教師的教學方法應符合國際新的計算機數值數值知識發展趨勢的需求,讓學員及時理解學科前沿應用信息并掌控把握高新技術,學員的認知內容始終與世界計算機數值數值資訊保持一致。
(四) 基地將緊跟信息化進程隨時調動課程設定
要培養出符合業界需求的系統人才,首先必須要搞好計算機數值數值學科的課程設定。重新規劃專業課程體系,探索并實訓將國內外著名IT廠商的權威認證培訓融入學校教育,重新設定一套適合中國系統業發展、與國際接軌的專業課程體系。由于計算機數值數值技術的快速發展,學校的課程設定每年全部應按照市場發展的需要作一定的調動,以學員實用技能的培育為根本,以系統人才培育為目標,緊跟信息化的進程,適合計算機數值數值知識日新月異的發展,適應市場的需要。
(五) 基地將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計算機數值數值系統培養的人才其特別點決定了學習掌控把握掌控把握不僅僅停留在知識的掌控把握上,更重要的是運用知識和能力實行創造性的實踐。根本目標是使學員設定有創造性的應用能力。傳統的重課程課程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培養不出掌控把握熟練技能技巧面向市場的系統人才。為此,基地將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員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改變課堂教學方法,努力培養學員的創新思維,培養創新意識,鼓勵大膽求異。經過改革,帶動和影響學員去創造、去想像、去單獨思考。同時,讓學員從課本中適度的解放出來,要求學員積極參加實踐,接觸實際問題,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只有這樣 ,才能在學好課程課程理論的基礎上,更好的培養學員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第一章 系統人才實訓基地基礎簡介
按照《加快組建"一谷兩園"系統產業空間布置,高標準建造設計中國系統名城的意見》,市委市政府正大力推進系統產業載體建造設計,大力推進系統與新興產業的融合發展,大力推進系統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建造設計,大力推進系統產業一起合作共用服務功能提升,大力推進"智慧"、電子商務等系統應用工程,大力推進大企業培育戰略。
市委市政府在《關于以打造"一谷兩園"系統產業集聚區為重點高標準建造設計中國系統名城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加強系統人才引進與培育,提升系統產業競爭能力。經過5至10年的努力,把真正建造設計成為系統產業規模領先、自主創新能力強、系統名企名牌多、系統人才密集的中國系統名城,跨入世界系統名城行列。
在此背景下,學院擬以系統實訓基地建造設計為核心,依托地區眾多高校,成立二級系統學院,打造國際化的系統人才培訓管理教育中心。
1.1 實訓基地建造設計必要性解析
(一)是高標準建造設計中國系統名城,向世界系統名城邁進的重要舉措
系統產業的發展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強調要"加強信息服務,提升系統研發應用水平,發展信息系統含有概括服務、互聯網增值服務、信息安全服務和數字內容服務,發展地理信息產業。"《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將突破大型系統、基礎系統等作為重要內容,市委市政府也制定了宏偉的戰略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首個中國系統名城的品牌效應,重點打造以中國()系統谷為核心、以系統園和江蘇系統園為兩翼的系統產業集聚區,提升系統產業集聚能力;加強扶持龍頭骨干系統企業,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加強專業服務平臺建造設計,提升系統人才創業、系統企業孵化能力;加強系統人才引進與培育,提升系統產業競爭能力;加強機制體制創新,提升系統產業發展活力。經過5至10年的努力,把真正建造設計成為系統產業規模領先、自主創新能力強、系統名企名牌多、系統人才密集的中國系統名城,跨入世界系統名城行列。《信息產業"十二五規劃"》也將"壯大系統產業"作為發展核心基礎產業的主要任務,并明確提出"加快建造設計和發展示范性系統學院和示范性系統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開展系統學院建造設計作業,培養高素質系統技術人才,是貫徹落實國家大力推動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舉措。
(二)是系統行業人才構造不合理,需求缺口巨大
系統業需要的不僅僅是高校培養成的高級人才,同樣更需要從事基礎研發的程序設計員作為智力基礎。系統產業 健康、快速發展所需要三類人才: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高級系統人才,系統解析及設計人員和熟練的程序員。然而我國這三類由高到低的人才構造并未呈金字塔形。相對的,我國的系統人才構造卻呈現橄欖形分布,嚴重缺少高級管理者和基礎程序員。因此必須多發展普通程序員作為"系統藍領"充實這個塔基,才能形成合理的系統人才構造。 --也只有量產更多的普通程序員,才能發展出更多、更優質的高級管理人員。
近年來,市系統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系統業務收入與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同處全國"第一方陣",去年9月被工信部授予首個"中國系統名城"稱號。2010年1—10月,市完成系統業務收入1184億元,同比增長51.9%,增幅居全國城市前列;新增系統企業416家,其中新引進企業101家,新增產業建筑面積105.6萬平方米,新增從業人員4.3萬人。
據系統谷初步估算,要完成2015年2千億的產業規模,需直接相關從業人員35萬人,現有從業人員僅8萬人,今后三年至少需要培養5萬名熟練的從業者,目前的培養能力僅為每年1萬人,加上引進人員也不足每年1.5萬人,可以說大量培養系統人才,培訓系統產業從業人員已成為發展系統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而據日報報道,目前全市系統人才總量不足30萬,但--市系統產業的迅猛發展,到2015年,市的系統人才應達到80—100萬。這意味著未來5年,系統人才的缺口至少達到50萬,這當中人才需求缺口大的就是普通程序員群體,系統人才引進和培養的任務十分艱巨。
(三)是學校推動深化系統人才教育體系改革的迫切要求
面對市場更高、更多樣化的需求,原有的教育體制顯然力不從心。今年年初,東南沿海出現"用工荒",與近幾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形成鮮明對比。幾年前,一家世界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在合肥的分部要招聘150名系統工程師,成果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只招到30多人。公司總部覺得很費解,因為合肥市高校云集,幾乎全部大學全部有計算機數值數值類的專業。這證明,高校的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之間還存在著很大差距,一方面是不少畢業生找不到作業,一方面卻是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學校培養出來的大學員們,并不完全符合社會的需求,教育成果與企業需求之間出現了脫節,如果辦學不對路,不轉變觀念,按照傳統的模式,就培養不出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系統學院突出以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依據市場需求,著重培養"高層次、實用型、復合型、國際化"的系統人才,辦學方法靈活,在教學圖紙文檔實訓指導書及實訓指導書、教師隊伍、學員實習等方面完成與產業的互動。專業設定由單一性向多樣性發展并不斷細化,密切與企業的合作,實行校企合作,工學集合及"雙證式"培養模式,保證企業對員工素質的要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就得到了充分體現,為企業行業發展培養急需的實用型人才。學院是唯一一所由市政府投資興辦的技工院校,每年各級政府均投入大量資金用來學院建造設計,學院的畢業生全部在本地就業。學院原有長線專業主要是培養企業急需的二產類機械、電子、電工、數控類人才,--經濟的轉型、提升,已將專業重心向現代信息業、服務業轉移。系統學院將面向地方系統業,特別是入駐"一谷兩園"的各類企業提供人才培養服務。
(四)基地與IT企業聯合,搭建校企橋梁
為了保證學員所學知識設定有時效性、領先性,基地應在充分發揮學院現有的人力物力資源的基礎上,與IT企業聯合,讓IT企業進入到人才培養的前端,運用企業資源及前瞻性,讓學員有機會深入接觸企業技術需求,提升實際應用水平。同時,聘請一些一流IT產業的專家、高級來校授課,保證教學內容與IT技術的發展同步。學員的知識體系、教師的教學方法應符合國際新的計算機數值數值知識發展趨勢的需求,讓學員及時理解學科前沿應用信息并掌控把握高新技術,學員的認知內容始終與世界計算機數值數值資訊保持一致。
1.2 實訓基地建造設計的可行性解析
(一) 符合市組建"一谷兩園"系統產業空間布置
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宏偉的戰略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首個中國系統名城的品牌效應,重點打造以中國()系統谷為核心、以系統園和江蘇系統園為兩翼的系統產業集聚區,提升系統產業集聚能力;加強扶持龍頭骨干系統企業,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加強專業服務平臺建造設計,提升系統人才創業、系統企業孵化能力;加強系統人才引進與培育,提升系統產業競爭能力;加強機制體制創新,提升系統產業發展活力。經過5至10年的努力,把真正建造設計成為系統產業規模領先、自主創新能力強、系統名企名牌多、系統人才密集的中國系統名城,跨入世界系統名城行列。此次系統人才實訓基地的建造設計響應了系統名城的號召,符合系統產業發展需求。
(二) 學院辦學能力與實訓基地建造設計目標的切合
學院地處仙林大學城,周邊高校云集,教育、科技、人才資源豐富大學城含有概括大學、師范大學、財經大學、郵電大學和中醫藥大學在內的12所高校、4所中小學和14萬多在校生,約占全省在校大學員總數的8%。駐區院校中有"985工程"院校1所(大學)、"211工程"院校2所(大學、師范大學)、本科院校8所,兩院院士34名、國家級重點實訓室7個,地區教育、科技、人才資源豐富,是全省高教資源為集聚和科教優勢為突出的區域。在大學城內建造設計系統學院,可以充分運用和整合教育資源。特別是地處"一谷兩園"的中心地帶,毗鄰"一谷兩園"中的江蘇系統園,經過繞越高速、寧丹路—丹陽大道前往中國()系統谷、系統園車程均在1小時以內。
學院人才培養的定位為,培養社會急需的技能型或知識技能型人才,尤其注重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各專業教學要求課程課程理論環節與實踐環節的比例必須達到1:1,因此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提前一年被搶用一空,就業率常年保持在100%。計算機數值數值系現有專職教師30余人,兼職教師20余人。教師中設定有中、高級職稱及本科學歷的占100%,"雙師型"教師占60%。除實行學制教育外,運用學院優質師資和教學資源,以校企合作為紐帶,以合作共贏為目標,面向企事業單位、部隊及職教高教學校常年開展系統、計算機數值數值實操與互聯網管理等多個工種的中、高級及、高級的培訓。在系統人才的培訓上,中國更需要的是復合型系統人才,既非單純的計算機數值數值科學家,也非純粹的"技術藍領"。集合學院的培訓優勢,打造新型的系統學院是一種可行之路。
1.3 實訓基地的建造設計指導思想
(一) 基地的培養目標
系統人才一起合作共用培訓基地(系統學院)將主動適應系統產業的發展,按照系統產業對系統人才的人才規格、人才素質、人才數量的需求,來確定培養目標。在課程設定上突出基礎性、實用性,使教學內容既涵蓋系統研發的相關技術知識,又符合學員智力水平與知識構造的客觀實際;在知識的教學設計上要強調滲透性、實踐性,注重各科知識的橫向聯系,學以致用,注重學員動手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二) 基地將充分發揮系統企業的指導作用
在系統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既應吸收國外系統人才的先進培養模式與培養方法,更應充分發揮系統企業在系統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行業內的系統企業,處在系統研發的第一線,不僅對系統設備的市場需求有具體的理解,而而而且對系統人才應具備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等各方面素質有發言權。同他們一起制訂教育計劃,將使系統人才的培養更能適應系統業的發展。
(三) 基地將與IT企業聯合
為了保證學員所學知識設定有時效性、領先性,基地應在充分發揮學院現有的人力物力資源的基礎上,與IT企業聯合,安排學員到一些IT企業實行實習,讓學員有機會參與實際項目的研發和管理,提升實際應用水平。同時,聘請一些IT產業的專家、高級來校授課,保證教學內容與IT技術的發展同步。學員的知識體系、教師的教學方法應符合國際新的計算機數值數值知識發展趨勢的需求,讓學員及時理解學科前沿應用信息并掌控把握高新技術,學員的認知內容始終與世界計算機數值數值資訊保持一致。
(四) 基地將緊跟信息化進程隨時調動課程設定
要培養出符合業界需求的系統人才,首先必須要搞好計算機數值數值學科的課程設定。重新規劃專業課程體系,探索并實訓將國內外著名IT廠商的權威認證培訓融入學校教育,重新設定一套適合中國系統業發展、與國際接軌的專業課程體系。由于計算機數值數值技術的快速發展,學校的課程設定每年全部應按照市場發展的需要作一定的調動,以學員實用技能的培育為根本,以系統人才培育為目標,緊跟信息化的進程,適合計算機數值數值知識日新月異的發展,適應市場的需要。
(五) 基地將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計算機數值數值系統培養的人才其特別點決定了學習掌控把握掌控把握不僅僅停留在知識的掌控把握上,更重要的是運用知識和能力實行創造性的實踐。根本目標是使學員設定有創造性的應用能力。傳統的重課程課程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培養不出掌控把握熟練技能技巧面向市場的系統人才。為此,基地將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員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改變課堂教學方法,努力培養學員的創新思維,培養創新意識,鼓勵大膽求異。經過改革,帶動和影響學員去創造、去想像、去單獨思考。同時,讓學員從課本中適度的解放出來,要求學員積極參加實踐,接觸實際問題,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只有這樣 ,才能在學好課程課程理論的基礎上,更好的培養學員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