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業公司勞模(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
煤業公司勞模(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方案
人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優秀的企業培養和造就優秀的人才。如果說企業給了他們生根、開花的沃土,那么,他們回饋企業的必然是欣欣向榮的春天。
——題記
近期頒布實施的《兗礦集團發展戰略綱要》,讓人們看到了兗礦煤"靚麗"轉型的前景,未來十年,兗州煤業將圍繞"優化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產業發展定位,走出一條集約化、低碳化的發展新路子。剛剛捧回的全國重量(kg)管理獎無疑助添了社會各界對兗煤發展的信心指數。走過40多年輝煌歲月的兗州礦區見證了煤炭從無到有、煤炭企業從弱到強的光榮歷史,更見證了無以數計的人才成長歷程,--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的創建和發展尤為值得一書。
"孵化"帶來集群效應
"勞模",一個濃縮印證著高尚勞動、知識檔量和奉獻精神的稱號。伴--兗州煤業每個時代的發展,總有不一樣經歷、不一樣行業卻用同樣的智慧和勞動為企業添彩的勞模,從上個世紀80年代礦井建造設計初期涌現的樊厚弟等實干型勞模,到新世紀之初涌現出的"綜機設備維修大王"高興亮,再到當前為"超越煤 延伸煤"蘊積著實力和能量的"新生代"勞模,他們個人事業的成長和進步,已經和即將深深地留下企業發展的烙印,這一點毋庸置疑。
獎杯和榮譽僅僅是一個方面,勞模的價值不應滯留在某個時代抑或屬于勞模本人,換句話說,勞模們大大小小、星星點點的閃光舉動,好比散落在土地上的珍珠,如果能夠被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這條"絲線"串連起來,從而產生集群效應,那將會是戴在勞模頭上奪目、有意義的"光環"。基于這樣的認知,近年來,兗州煤業公司工會以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為著力點,致力于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的創建,積極為高技能人才搭建研修平臺,并以此為"孵化器",讓勞模唱主角,發揮引導、激勵和帶動效應,經過攻關、研發、傳藝、交流ACAC,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培養技能領軍型人才,將越來越多技能強、愛鉆研、肯攻關、企業發展急需的優秀人才"孵化"成為出類拔萃的技能大師。
煤業公司工會就在興隆莊礦成立了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取者、山東省首席技師、山東省勞動模范高興亮為組長的第一個勞模創新作業室,三年多來,工會投入費用94萬余元,大力創建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以點帶面,迅速展開。興隆莊礦高興亮勞模創新作業室、東灘礦潘興波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分別被中國能源化學工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命名,13個作業室被集團公司命名,30多個不一樣工種、類型的公司、礦處級作業室也初具規模,形成"黨政支持、工會組織、勞模(技能大師)牽頭、職工積極參與"的作業格局。據悉集團公司每年至少創建8個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到2025年,建成25-30個集團公司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煤業公司把創新作業室作為新時期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的主陣地之一,在成果立項、推廣、轉化和活動經費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在對上成果申報和各類評選樹優時給予優先考慮。嚴格按照創建標準,堅持成熟一個、創建一個、掛牌一個的方法,命名公司級勞模(技能大師),并將創建活動納入職工之家考核標準,保證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不斷發展壯大。--培育體系日臻完善,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完成跨越式發展,人才孵化器作用以及由此帶來的集群效應由此得到全面彰顯。
"品牌"衍生輻射效應
在今年"五一"節前集團公司召開的創建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推進會暨慶"五一"勞模座談會上,明確提出要"扎實做好勞模(技能大師)作業室創建作業,在推動集團公司轉型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把作業室創建與工程技術人員、科室業務相集合,不斷集聚人才力量,發揮人才作用。"會上還宣布了《關于深入開展創建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的意見》。
集團公司深化創建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的文件和舉措,進一步濃厚了百里礦區崇尚勞模、關心人才、尊重勞動的氛圍,也給發展壯大中的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增添了"助推器"。"好風憑借力,扶搖上青云"。經過三年多的培育和發展,煤業公司部分基層單位已建立和形成了一批叫得響、立得住、推得開的"品牌"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如興隆莊礦的高興亮、王力生,鮑店礦的王維福、李洪啟,濟三礦的張磊、邊震等等,論社會影響,這些主創人曾分別獲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全煤行業優秀技術能手"、"山東省首席技師"、"全煤行業技能大師"、"山東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在省內或國內均處于領先水平,影響較為廣泛;論絕技絕活,這些熱衷于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的勞模,全部曾在行業內獲取過有影響的發明、創造和重大技術革新,他們運用所掌控把握的絕技絕活,用來實際生產與經營,為企業和礦井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勞模是金,能夠帶動別人成為勞模的勞模更是企業的寶。借助于"創新作業室"這一載體平臺,廣大勞模以傳承技術、培養高技能人才為己任,推行實施"師傅+徒弟"的傳幫帶模式,按照不一樣的培訓對象開展"樣板培訓"、"集中培訓"、"現場培訓"等多元化培訓,名師擔教員,現場變課堂,案例當教學圖紙文檔實訓指導書及實訓指導書,圍繞技術創新、流程優化和工序技藝改進等方面內容展開定期或不定期技術交流ACAC,集合井下現場所遇到的"一通三防"和隱患處置整理方法以及科研、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運用業余時間實行專業化培訓,尤其對青年職工的培訓效果顯著,很多新職工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就能在作業崗位上獨擋一面。以興隆莊礦高興亮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為例,這個作業室先后完成了煤礦液壓綜合實訓臺、電牽引采煤機弧形二次負壓降塵裝置等30多個革新項目,提升了機電設備科技含量和運行效率,目前已帶出60多名高級技師和技師,有120多名職工成為單位技術骨干。134人取得高級工和技師職業資格,57人被集團公司評為第五屆優秀技術技能人才,其中專業技術帶頭人9人,位列公司第一。
"創新"凸顯價值效應
正如不一樣的樹木扎根在適合它的土壤里,在煤礦環境中如春筍般出現的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幾乎全部將探索和研發重點鎖定礦井安全生產中的技術難關,本著提升生產效率的目的,對技術難題實行會診,提出改進意見和措施,在新材料、新設備、新工序技藝的引進和使用上力求取得新突破,這一切可以用"創新"二字集中概括,由此凸顯出來的價值效應不可低估。
鮑店礦以山東省首席技師、集團公司高級技師王維福命名的技能大師作業室,是以礦三級教育培訓基地為依托,實訓室配備裝備裝備各類設備和培訓教學圖紙文檔實訓指導書及實訓指導書、模仿作業面等。2011年以來,王維福大師作業室共完成創新成果145項,為礦井創造了相當可觀的價值。--作業室成員為區隊開展自主培訓活動,培訓職工2900人次,并為南屯、興隆莊礦、東灘等兄弟礦井培訓采煤技術工人800余人。目前,該礦正在積極培育集團公司勞動模范、高級技師李洪啟勞模創新作業室。李洪啟創新團隊集合"三減三提"深化拓展要求,對主井提升系統實行優化,使主井單箕斗提升運行時間縮短一秒,僅此一項每天多提升12鉤,每年多提升原煤50000多噸,為礦井創效2500多萬元。
濟三礦以張磊、邊震為主創人的作業室圍繞技術創新、工序技藝革新、設備改造、人才培養等方面,大努力地為礦井創造效益,先后取得創新成果27項,申請國家11項,為礦井節約各類費用500余萬元。--在選煤技改作業中,張磊勞模創新作業室圍繞開展的《提升磁選機介質回收率》、《減少介質管路跑冒滴漏》課題,研發出磁選機溢流調動裝置,應用不銹鋼刮條攪拌改善磁選效果的革新,--應用了一套防止管路跑冒滴漏的方法方法,介耗指標由原來的2.3kg/T降低到1.8kg/T,節約費用達120萬元以上。
今年5月份,南屯礦在陜西未來能源金雞灘煤礦建立了煤業公司首個支援駐外礦井勞模創新作業室——郝勝峰勞模創新作業室,--對接礦井步伐的逐步加快,兗州煤業勞模創新作業室的觸角已然延伸到駐外研發單位。在新的歷史時期,兗州煤如何經過轉型升級、產業升級完成"華麗變身"吸引著社會各界的目光,與此并重的,還有人才的定位和發展,從兗州煤業勞模創新(技能大師)作業室的發展脈絡和取得成果上,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未來十年甚至更長遠的道路上,這一人才的"聚寶盆"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不可期的價值。
ZRWX-083 高級維修電工實訓考核裝置
ZRX-01A互聯網型PLC可編程控制器綜合實訓裝置
SQY-01 透明液壓與氣動綜合控制實訓臺
——題記
近期頒布實施的《兗礦集團發展戰略綱要》,讓人們看到了兗礦煤"靚麗"轉型的前景,未來十年,兗州煤業將圍繞"優化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產業發展定位,走出一條集約化、低碳化的發展新路子。剛剛捧回的全國重量(kg)管理獎無疑助添了社會各界對兗煤發展的信心指數。走過40多年輝煌歲月的兗州礦區見證了煤炭從無到有、煤炭企業從弱到強的光榮歷史,更見證了無以數計的人才成長歷程,--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的創建和發展尤為值得一書。
"孵化"帶來集群效應
"勞模",一個濃縮印證著高尚勞動、知識檔量和奉獻精神的稱號。伴--兗州煤業每個時代的發展,總有不一樣經歷、不一樣行業卻用同樣的智慧和勞動為企業添彩的勞模,從上個世紀80年代礦井建造設計初期涌現的樊厚弟等實干型勞模,到新世紀之初涌現出的"綜機設備維修大王"高興亮,再到當前為"超越煤 延伸煤"蘊積著實力和能量的"新生代"勞模,他們個人事業的成長和進步,已經和即將深深地留下企業發展的烙印,這一點毋庸置疑。
獎杯和榮譽僅僅是一個方面,勞模的價值不應滯留在某個時代抑或屬于勞模本人,換句話說,勞模們大大小小、星星點點的閃光舉動,好比散落在土地上的珍珠,如果能夠被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這條"絲線"串連起來,從而產生集群效應,那將會是戴在勞模頭上奪目、有意義的"光環"。基于這樣的認知,近年來,兗州煤業公司工會以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為著力點,致力于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的創建,積極為高技能人才搭建研修平臺,并以此為"孵化器",讓勞模唱主角,發揮引導、激勵和帶動效應,經過攻關、研發、傳藝、交流ACAC,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培養技能領軍型人才,將越來越多技能強、愛鉆研、肯攻關、企業發展急需的優秀人才"孵化"成為出類拔萃的技能大師。
煤業公司工會就在興隆莊礦成立了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取者、山東省首席技師、山東省勞動模范高興亮為組長的第一個勞模創新作業室,三年多來,工會投入費用94萬余元,大力創建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以點帶面,迅速展開。興隆莊礦高興亮勞模創新作業室、東灘礦潘興波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分別被中國能源化學工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命名,13個作業室被集團公司命名,30多個不一樣工種、類型的公司、礦處級作業室也初具規模,形成"黨政支持、工會組織、勞模(技能大師)牽頭、職工積極參與"的作業格局。據悉集團公司每年至少創建8個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到2025年,建成25-30個集團公司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煤業公司把創新作業室作為新時期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的主陣地之一,在成果立項、推廣、轉化和活動經費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在對上成果申報和各類評選樹優時給予優先考慮。嚴格按照創建標準,堅持成熟一個、創建一個、掛牌一個的方法,命名公司級勞模(技能大師),并將創建活動納入職工之家考核標準,保證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不斷發展壯大。--培育體系日臻完善,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完成跨越式發展,人才孵化器作用以及由此帶來的集群效應由此得到全面彰顯。
"品牌"衍生輻射效應
在今年"五一"節前集團公司召開的創建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推進會暨慶"五一"勞模座談會上,明確提出要"扎實做好勞模(技能大師)作業室創建作業,在推動集團公司轉型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把作業室創建與工程技術人員、科室業務相集合,不斷集聚人才力量,發揮人才作用。"會上還宣布了《關于深入開展創建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的意見》。
集團公司深化創建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的文件和舉措,進一步濃厚了百里礦區崇尚勞模、關心人才、尊重勞動的氛圍,也給發展壯大中的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增添了"助推器"。"好風憑借力,扶搖上青云"。經過三年多的培育和發展,煤業公司部分基層單位已建立和形成了一批叫得響、立得住、推得開的"品牌"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如興隆莊礦的高興亮、王力生,鮑店礦的王維福、李洪啟,濟三礦的張磊、邊震等等,論社會影響,這些主創人曾分別獲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全煤行業優秀技術能手"、"山東省首席技師"、"全煤行業技能大師"、"山東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在省內或國內均處于領先水平,影響較為廣泛;論絕技絕活,這些熱衷于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的勞模,全部曾在行業內獲取過有影響的發明、創造和重大技術革新,他們運用所掌控把握的絕技絕活,用來實際生產與經營,為企業和礦井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勞模是金,能夠帶動別人成為勞模的勞模更是企業的寶。借助于"創新作業室"這一載體平臺,廣大勞模以傳承技術、培養高技能人才為己任,推行實施"師傅+徒弟"的傳幫帶模式,按照不一樣的培訓對象開展"樣板培訓"、"集中培訓"、"現場培訓"等多元化培訓,名師擔教員,現場變課堂,案例當教學圖紙文檔實訓指導書及實訓指導書,圍繞技術創新、流程優化和工序技藝改進等方面內容展開定期或不定期技術交流ACAC,集合井下現場所遇到的"一通三防"和隱患處置整理方法以及科研、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運用業余時間實行專業化培訓,尤其對青年職工的培訓效果顯著,很多新職工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就能在作業崗位上獨擋一面。以興隆莊礦高興亮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為例,這個作業室先后完成了煤礦液壓綜合實訓臺、電牽引采煤機弧形二次負壓降塵裝置等30多個革新項目,提升了機電設備科技含量和運行效率,目前已帶出60多名高級技師和技師,有120多名職工成為單位技術骨干。134人取得高級工和技師職業資格,57人被集團公司評為第五屆優秀技術技能人才,其中專業技術帶頭人9人,位列公司第一。
"創新"凸顯價值效應
正如不一樣的樹木扎根在適合它的土壤里,在煤礦環境中如春筍般出現的勞模(技能大師)創新作業室幾乎全部將探索和研發重點鎖定礦井安全生產中的技術難關,本著提升生產效率的目的,對技術難題實行會診,提出改進意見和措施,在新材料、新設備、新工序技藝的引進和使用上力求取得新突破,這一切可以用"創新"二字集中概括,由此凸顯出來的價值效應不可低估。
鮑店礦以山東省首席技師、集團公司高級技師王維福命名的技能大師作業室,是以礦三級教育培訓基地為依托,實訓室配備裝備裝備各類設備和培訓教學圖紙文檔實訓指導書及實訓指導書、模仿作業面等。2011年以來,王維福大師作業室共完成創新成果145項,為礦井創造了相當可觀的價值。--作業室成員為區隊開展自主培訓活動,培訓職工2900人次,并為南屯、興隆莊礦、東灘等兄弟礦井培訓采煤技術工人800余人。目前,該礦正在積極培育集團公司勞動模范、高級技師李洪啟勞模創新作業室。李洪啟創新團隊集合"三減三提"深化拓展要求,對主井提升系統實行優化,使主井單箕斗提升運行時間縮短一秒,僅此一項每天多提升12鉤,每年多提升原煤50000多噸,為礦井創效2500多萬元。
濟三礦以張磊、邊震為主創人的作業室圍繞技術創新、工序技藝革新、設備改造、人才培養等方面,大努力地為礦井創造效益,先后取得創新成果27項,申請國家11項,為礦井節約各類費用500余萬元。--在選煤技改作業中,張磊勞模創新作業室圍繞開展的《提升磁選機介質回收率》、《減少介質管路跑冒滴漏》課題,研發出磁選機溢流調動裝置,應用不銹鋼刮條攪拌改善磁選效果的革新,--應用了一套防止管路跑冒滴漏的方法方法,介耗指標由原來的2.3kg/T降低到1.8kg/T,節約費用達120萬元以上。
今年5月份,南屯礦在陜西未來能源金雞灘煤礦建立了煤業公司首個支援駐外礦井勞模創新作業室——郝勝峰勞模創新作業室,--對接礦井步伐的逐步加快,兗州煤業勞模創新作業室的觸角已然延伸到駐外研發單位。在新的歷史時期,兗州煤如何經過轉型升級、產業升級完成"華麗變身"吸引著社會各界的目光,與此并重的,還有人才的定位和發展,從兗州煤業勞模創新(技能大師)作業室的發展脈絡和取得成果上,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未來十年甚至更長遠的道路上,這一人才的"聚寶盆"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不可期的價值。
ZRWX-083 高級維修電工實訓考核裝置
ZRX-01A互聯網型PLC可編程控制器綜合實訓裝置
SQY-01 透明液壓與氣動綜合控制實訓臺